選礦廠日常的技術管理工作內容
發布日期:2015-01-06 瀏覽次數: 文章來源:佰辰機械
導讀: 選礦廠日常的技術管理工作,總的說,就是在深入挖掘人力、物力潛力,不斷提高選礦廠工藝、技術、設備裝備水平的前提下,圍繞提高產品產量、質量和各項技術經濟指標,實現、
選礦廠日常的技術管理工作,總的說,就是在深入挖掘人力、物力潛力,不斷提高選礦廠工藝、技術、設備裝備水平的前提下,圍繞提高產品產量、質量和各項技術經濟指標,實現、高產、低耗、安、環保采取各種有效的技術措施,開展的一系列技術管理工作。
一、選礦廠技術管理工作比較廣泛,主要包括:
(一)組織編制選礦廠的長期和近期的技術發展規劃;
(二)制訂、修訂技術操作規程及有關管理制度;
(三)對主要生產環節進行經常性的質量檢查和技術監督管理工作;
(四)制定和推行各項技術標準化管理工作;
(五)不斷進行技術創新;
(六)強化技措工程的計劃與管理;
(七)加強科研工作的規劃與管理;
(八)開展經常性的科技情報工作;
(九)對技術人才的合理使用與培養;
(十)定期進行技術經濟效果的評價工作。
二、選礦廠日常生產技術管理
(一)密切注視礦石性質的變化、通過各種途徑,切實做好原礦的合理配礦。
(二)建立原礦管理制度,了解和掌握礦山(或坑口)當月各采場礦量及礦石性質,即時給選礦現場提合理的操作制度和藥劑制度。
(三)制定合理的浮選藥劑制度和球磨鋼球充填率及補加鋼球的技術標準并嚴格實施。
(四)制定中間產品質量檢查標準和檢查制度.比如破碎粒度及其粒度組成、破碎比;磨礦濃度、分機溢流濃度、細度及粒度組成;各選別作業的濃度和選別產品的品位,終產品的品位和水份;尾礦品位及粒度組成;濃縮機排礦濃度和溢流中允許的固體含量等。督促檢查、規范及時檢測,發現問題及時與現場進行溝通,使各項工藝參數滿足生產的需要。
(五)對工藝流程進行經常的或不定期的流程考查,及時發現流程中存在的問題和薄弱環節,以便采取措施加以改進或組織攻關。一般磨浮車間每一年半到兩年應進行一次流程考查,碎礦車間每2~3年安排一次流程考查,還可根據生產中出現的問題,臨時安排局部或流程考查。
(六)對生產用水進行定期的化驗分析和水質對比,以便地指導選礦生產。
(七)根據生產實踐每隔時間要清理球磨機內的殘球,除去碎球,補足新球,以此來保證球磨機的鋼球充填率。
(八)加強設備技術管理,健設備維修制度.積貫徹“計劃檢修為主”的方針,加強設備維護保養,提高設備好率與運轉率,保持生產,工藝的連續性和穩定性,為提高選礦各項技術指標創造條件。在實際生產中選礦技術指標的波動很大程度上與設備有直接或間接的的關系,比如在碎礦生產中,產品中出現大塊礦石,影響球磨機處理能力,同時使磨礦指標惡化,大多是由于篩分的篩子破損而修補不及時所致;當浮選機葉輪、蓋板磨損使葉輪與蓋板間隙過大時,會惡化浮選過程,嚴重影響浮選回收率。
三、選礦日常工藝技術管理
(一)對入選原礦品位低而且廢石與礦石又易區分的選廠應在中碎前設立預選工序,其中包括手選,重選和干式磁選(磁滑輪或磁力滾筒)等,拋掉部分廢石,使原礦品位和后續設備處理能力大為提高,生產成本可有明顯降低。
(二)積貫徹“多碎少磨”或“以碎代磨”的原則。
盡量降低終碎礦粒度,嚴格控制礦石進入段磨礦的粒度。據統計,在礦山企業中選廠的能耗占70%以上,而選廠能耗中,電耗約占90%。在選廠能耗中破碎能耗只占20%~23%,而磨礦作業的能耗占76%~79%。因而,在實際生產中要盡量發揮破碎機的破碎作用,把破碎產品粒度降至15毫米甚至可降至10毫米以下,這樣不僅大大降低能耗,而且提高球磨機的處理能力,經濟效益顯著。
(三)認真抓好金屬平衡工作。
金屬平衡工作的好壞是衡量選礦廠生產管理和技術管理工作好壞的重要標準,因此,選礦廠要加強對技術檢測人員的培訓,教育和管理,加強計量,取樣,加工,化驗等工作;每月要進行一次實際金屬平衡,查清金屬損失的流向及原因,采取有力措施加以改進,使理論回收率與實際回收率之差保持在規定范圍之內。
(四)制定合理的材料消耗標準,提出降低材料消耗的具體措施。
(五)不斷加強選礦試驗研究工作.
對生產所用的礦石定期進行可選性試驗,以便發現問題及時指導生產。現場出現的技術問題要先通過小型試驗進行驗證對比,找出問題的原因而予以解決。對新藥劑和新工藝先在試驗室進行探索性試驗,根據試驗結果考慮進行半工業試驗或工業試驗。
綜上所述, 選礦廠日常技術管理在選礦生產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在生產中不僅要重視技術管理,更重要的是要在實踐中不斷提高科學技術管理水平,逐步引進新的選礦工藝、選礦藥劑、選礦設備和先進的選礦技術,使之的服務于生產,為礦山的可持續發展提有利的技術支持。
上一篇:選礦廠崗位職責介紹
下一篇: 常規浮選處理細泥方法小結